EEG与ERP初识


什么是EEG?

EEG(electroencephalogram)是一种使用电生理指标记录大脑活动的方法,是大脑在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。它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,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。

脑电图跟踪并记录脑电波模式,不同的心理及生理信息由不同的波形反映出来。

脑电波种类

脑波种类

通常情况下,采取五种波形分析:

  • Alpha(α)波:7~12 Hz
  • Beta(β)波:12~30 Hz
  • Theta(θ)波:4~7 Hz
  • Delta(δ)波:<4 Hz
  • Gamma(γ)波:30~50 Hz

EEG常见的伪迹

  • 眼动伪迹(Ocular Artifacts)
    眼动伪迹主要来自于眼球的移动以及眨眼。眼动信号可以通过眼电图EOG(electrooculogram)和高振幅(0.5~4mV)的特点。EEG主要分布在0.5~150Hz频带,幅值:5~300μV。

  • 肌电伪迹(Muscle Artifacts)

    肌电伪迹主要来自于肌肉的伸展、收缩,如吞咽、呼吸、讲话等。肌肉的伸展和收缩将影响伪迹的幅度和波形。EMG(electromyogram)在0~200Hz广泛分布。可以使用ICA的方法来移除EMG污染。

  • 心电伪迹

    由于电极分布在脑部血管附近,心跳的扩张和收缩会产生心电伪迹。ECG可以记录心电活动。频率在1~2Hz,波形和EEG信号波形相似,可以通过低通滤波的方法滤除。

  • 50Hz工频干扰

什么是ERP?

事件相关电位(ERP) 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,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以特殊的心理意义,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。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的变化,也被称为 认知电位,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课题进行认知加工时,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电位。

诱发电位的特征

诱发电位也称为诱发反应,是指给予神经系统特定的刺激,或使大脑对刺激的信息进行加工,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、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(锁时关系)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。诱发电位具备如下特征:

  1. 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;
  2. 都有其特定的波形和电位分布;
  3. 诱发电位的潜伏期与刺激之间有比较严格的锁时关系,在给予刺激时几乎立即或在一定时间内瞬时出现。

EEG和ERP的区别?

脑电图(EEG) 事件相关电位(ERP)
获取方式不同 是一种使用电生理指标记录大脑活动的方法,是大脑在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。 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,通过有意地赋予以特殊的心理意义,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。
目的不同 是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,脑电波检测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应用中。 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的变化,也被称为认知电位,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课题进行认知加工时,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电位。
特点不同 来源于椎体细胞顶端树突的突触后电位。脑电波同步节律的形成还与皮层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活动有关。 给予神经系统特定的刺激,或使大脑对刺激的信息进行加工,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、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(锁时关系)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。

文章作者: Mat Jenin
文章链接: http://matjenin.xyz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Mat Jenin !
  目录